“烧麦形同包子,但是与包子相比,皮更薄、馅更大,而且形状上也有差异。曾经,烧麦只在茶馆里出售,邀三五好友,来一壶碧罗春,再加一屉刚出锅的烧麦,品茶说知心话,在当时,也是一种很小资的行为。
传说在乾隆三年,浮山县北井里村王氏,在北京胶门外的鲜鱼口开了个浮山烧麦馆。有一年除夕夜,乾隆从通州私访归来,路过浮山烧麦馆,被漂来的香味吸引,就进去吃烧麦。这里的烧麦馅软而喷香、油而不腻,洁白晶莹,如玉石榴一般。乾隆食后赞不绝口,回宫后亲笔写了“都一处”三个大字,命人制成牌匾送往浮山烧麦馆。从此烧麦馆名声大振,身价倍增。
民间常将烧麦当做宴席的佳肴,同时深受大众的喜爱,自然在如今全民皆DIY的时代,烧麦的馅料更是五花八门,满足你胃的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