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异乡特别惦记的一道小吃,那时街上没有卖的,所以我学会了去做它。
记得印象里大家都叫它“照面饼”,不知其意。我都叫它米饼,但也觉得好像不太确切,直到有天,我跟小伙伴分享。
他在聊天时跟我说这也叫碎米饼,看到对话框里“碎米饼”三个字,我觉得好对,就是这个名字。
碎米饼让我想起了我已故去的奶奶。记忆里的她穿着蓝色斜襟衣衫,一丝不苟的挽着发髻,插着一支银簪子,围着青布围裙,三寸金莲,灶前锅台进进出出,忙而不乱,软声细语,慈眉善目……
她很会做这道米饼,就是稻子去碾成米后,过筛总会有一部分碎米粒。将这些碎米淘洗干净,将它放在匾子里晾干水份去磨成米粉,加上酵头,和好的面糊放被子里发酵一夜。早上起床生火,倒油,用铜勺舀一勺面糊顺着锅边倒下去,最后在中间做一个圆的。
最后用锅铲,铲出一枚来。一面焦黄一面光滑,便算妥帖。铲饼也有考究,两枚饼子白面相对,焦黄面朝外,才一一放入匾子或篮子里。咬一口,甜甜地透着点酸,松软地伴着香脆。
吃不完的放在太阳下晒干,待日后煮来吃。今天的做法尽量去还原传统做法,因为觉得只用酵母发酵的始终缺个味道,很单薄。用酵头发的味道要醇厚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