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一个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的话题。问一个老得掉渣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食物才算的上美食呢?是母亲炒的一盘酸辣土豆丝,还是快餐店里的一个汉堡包?我的答案是:“食无定位,适口者珍”。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美食的定义。无论味蕾上跳动多么美妙的味道,对我来说美食更多的是停留在内心那“记忆”的味道。
西安人的一早要么是从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开始,要么就是从一碟甑糕开始。每个西安人都对甑糕都是怀有深刻的感情的,甑糕对土生土长的西安娃来说,一定是最甜蜜的味道。
甑糕对于我来说又有另一种独特的味道。那是一种才下舌尖,又上心头的感觉。小时候别人的孩子都是买甑糕去吃。而我在“享受”外卖甑糕的同时还“享受”着母亲亲手制做的甑糕。“怎么家里也能做甑糕?”很多朋友一定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没错,我家里就有蒸甑糕的“传统”。
说到这个传统还得从母亲小的时候说起。母亲小时候家住在城墙边的大杂院。一个院里从事什么行当的人都有,其中就有一位食堂做甑糕的奶奶。小时候母亲也是个嘴馋的孩子。听母亲说,小时候她总是扒着院子那位奶奶家窗口,盼着能“讨”上那么一口甑糕吃。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能吃上点甜食那绝对是件无比幸福的事情。看得多了母亲也就学会了甑糕的做法。从我小的时候就记得母亲会时不时的自己在家做来吃。甑糕也成了我儿时的记忆。
当然正宗的甑糕是一定要用“甑”的,也就是用来专门蒸制甑糕的大锅。据说是从新石器时期就有的一种容器,新石器时代为陶甑,商周时期发展为铜甑,以后又变为铁制的。家里面母亲就用一个深一点的盆代替了,做一个缩小家庭版的甑糕。
做甑糕的原料跟做法都很简单,只需要三样食材:糯米、芸豆、大枣。
母亲告诉我:“家里制作甑糕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米和枣的量,一般一斤半的糯米配上一把干芸豆再来上四两左右的大枣就好。甑糕做的好吃不好吃选料跟操作最关键。枣要用甜度好一点的,如果有腌制过的蜜枣就最好了。糯米选用长粒的粘性大,圆粒米粘性稍差一点
芸豆和糯米都需要提前用凉水泡一下,这样蒸的时候才能蒸的软烂。芸豆比较难泡需要泡一夜,糯米四到六个小时就好。”
把大枣清洗干净,提前放到蒸锅上边大火蒸上十分钟。母亲说,这是小时候为了怕我吃到枣核。所以每次母亲都会一个个都用手去掉枣核,如今母亲依然保持了这个习惯,细心地去掉枣核。
制作甑糕除了讲究原料之外,米、大枣、芸豆的铺放也很有讲究。要层层间隔,一层米一层枣的铺放。家里条件有限就化繁为简:三层枣,三层米,一层芸豆。找一个深一点的盆,先铺上一层蒸好去核的大枣。之后放上五分之二泡好的糯米,然后是一层大枣,再放上五分之一的糯米盖上大枣。这时候铺芸豆,铺芸豆的时候母亲说:“有些人爱吃这个豆子,有些人就不喜欢,过去我小的时候就不放芸豆,如果不喜欢在放一层枣也行。”
芸豆上边再覆盖上剩余五分之二的糯米。最后上边再铺上一层大枣。看到母亲铺完最后一层枣,我急切的端着盆中就准备上高压锅蒸去了。
“还不行呢,还得浇水”母亲道。
原来上锅蒸的时候食材要需要吸水,不浇水出来就等着吃“干饭”了。母亲跟我说:“小时候看院里奶奶蒸的时候是边蒸边往锅上浇水,用高压锅浇不成,就要提前加点水,加到将将没过最上边一层大枣,这时候软硬最好”。
浇完水,盖上保鲜膜,放入填了水的电压力锅。盖上锅盖之后需要的就是耐心的等待,电压力锅一个小时之后屋子里已是满屋飘香。
等待的过程总是漫长的,而我是个急性子,时不时的就会跑去看看。每当这时母亲总会说:“没点耐性你,过去院子里的奶奶蒸是要蒸一夜的,你这才等了多久就着急了。”
整个甑糕的制作过程没有太多的技巧,但每一个动作都能看出母亲的细心还有对甑糕的感情。做甑糕的过程中母亲总是有意无意的提起她小时候吃甑糕的样子。
幸福或许就是这么简单。对于我,从小吃着母亲亲手制作的甑糕。甑糕里无处不融入着母亲对我的爱。一勺甜蜜的甑糕入口,甜的不仅是舌头,甜的更是心头。
我和母亲两代人,对甑糕有着不一样的感情,但有的是同样的幸福。
甑糕——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步骤都在文字里
如果不清楚,详见【西安甑糕】
发表于2014-01-10 11:31:40
菜谱 · 食材 · 专题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 移动应用
© 2004-2024 宁波小悦科技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 浙公网安备33020302001662号 / 浙ICP备20210007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