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29
到超市、商店买食品,看一看生产日期是很多市民的习惯。但是,日前,刚从一家食品商贸公司离职的王强(化名)则向记者揭露其任职的公司的恶劣行为——该公司代理的食品因过期等原因被商场退货,如果无法全部退给厂家,那么该公司就修改生产日期,并再次往商场里送。
昨天(27日),深圳市工商局经济检查大队执法人员接报后,对该公司进行突击检查,现场查获一批生产日期修改过的问题食品。
读者报料
过期食品改日期再送商场
王强告诉记者,去年9月份开始,他到罗湖区莲塘第一工业区一家主要经营食品的商贸发展公司工作,主要是在仓库工作,有时也会去送货。他到公司后,就和其他员工一起,对从商场里退回的过期食品进行“处理”。而所谓的“处理”,就是将食品包装袋上原有的生产日期用天那水擦掉,然后再用打印机或其他的工具打上新的生产日期。
“我在职期间看到公司对多种食品进行了‘处理’,包括拖肥糖、酥心糖、饼干及曲奇、豆奶粉、粟米条等,有好几百件。而这些改了生产日期的食品又分别送到了深圳的多个商场。由于过年前糖果、饼干等都比较好卖,因此,大部分‘处理’过的食品都已送到了各商场去了。”王强说。至于为什么公司不直接将过期食品退给厂家,王强表示,现在有的厂家只接受一定比例的退货,如只有50%的退货能按全价退货,公司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就对食品进行“处理”了。
随后,王强还向记者展示了两袋拖肥糖。这两袋糖果上均注明了“生产日期见封口打印”,但封口只能依稀见到残缺的黑色数字,无法看清究竟是什么时间生产的,而在袋子接近底部处,则有“2007-01-01”的日期标示,但比较模糊。王强告诉记者,这样的拖肥糖就是他们修改过日期的,因为他知道公司曾经把这些糖送到了坂田某商场,所以他2月21日特地去买的,他也向记者展示了购买这两袋糖的小票。
“第一天到公司的时候,我因为不知道内情,还曾把那些退回来的食品拿来吃,但是同事们都告诉我说是过期的,不要吃。最近,我想到我们改了日期后很多人会不知道这些东西已经过期了,买回去可能会吃坏肚子或影响健康。所以,我想要揭发公司的这种不法行为,让他们不要再欺骗消费者了!”王强愤愤不平地说。
记者调查
40多箱食品生产日期疑被改
昨天上午,市工商局经济检查大队接到记者反映的情况后,立即组织执法人员来到该公司进行突击检查。该公司占据工业区内一栋厂房的一整层楼,约有1000平方米,而公司员工有30多人。公司员工表示,该公司代理多种食品,并向深圳多家大型商场供货。
记者随执法人员进入仓库,发现有大量食品堆放着,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公司市场部的员工表示,这些是从商场里退回来的货品,公司正准备往厂家退货。根据王强的提示,记者未发现该公司库存的拖肥糖有修改生产日期的痕迹。随后,记者问工作人员该公司是否有代理某品牌的食品,但该公司员工矢口否认,说没有代理过。随后,记者在仓库另一端看到了40多箱该品牌粟米条,工作人员立即又改口称时间久了,不是很记得有代理过这一牌子。应执法人员要求,工作人员拆开外包装的纸箱,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这批食品存在较为明显的更改生产日期现象—在每个小包的塑料包装袋上,生产日期均为2006年12月18日,但仔细一看,有一个“2005-11-29”的标示被抹去,但却仍留下了打印过的压痕。而这一个生产日期与外包装的纸箱上标示的日期是一致的。根据外包装纸箱的标示,该批货品保质期为9个月,也就是说,该批食品的保质期是到2006年8月份,至今已过期近半年。
对于该批食品的来源等情况,公司员工前后有多种说法。一开始,员工称该批食品是商场退回来的,接着又改口说是厂家发过来后没有往商场送,一直放在仓库里。当执法人员对该批食品表示怀疑,要求出示该批食品的进货单据时,该员工又说是厂家送的赠品,没有进货单,只有公司的记录,而且公司没有拆过包装,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仓库里。但一直到执法人员离开该公司,该员工都无法提供出任何关于这批货品的单据。至于为什么没有拆封但外包装纸箱上的日期比小包装塑料袋上的包装足足早了一年,该公司员工无法作出解释。
“实际上我们有时候无法保证向我们供货的厂家是不是有一些不合法的行为。对于一些信誉不好的厂家,我们发现了也会终止他们的供货资格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同时,他还表示,本次检查一定是竞争对手为了争抢生意“挑”出来的事。
部门说法
暂扣问题食品
执法人员随即暂扣了该批“问题”食品,经过清点,这批食品共有44箱约5000多包。由于公司员工表示老板正在外地出差,执法人员要求公司派代表于今天到市工商局经济检查大队接受询问。
执法人员表示,在检查中发现有涉嫌更改生产日期的伪劣商品,执法部门将立案调查,查明究竟更改生产日期的行为是厂家所为还是经销商所为,如果是厂家所为,将请当地工商部门协助调查;如果是本地经销商所为,则将根据《广东省打假条例》,对涉案商品进行销毁,并处以1-3倍的罚款。
执法人员还提醒经营单位,切莫贪图小利而损害商誉。一旦违法行为查实曝光,对公司的声誉将是极大的打击,届时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远远超过违法行为带来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