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消费者视野 > 正文

一路红火牛奶业频亮"红灯" 拷问奶业质量安全

2012/5/1 16:28

碘超标奶粉、回炉奶、维他奶,宁夏、山西奶农倒奶……近期发生的这些事件不是孤立的。种种迹象表明,我国近年来一路红火的牛奶行业频频亮起“红灯”。奶业究竟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记者叩开了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的门。

劝君更进一杯奶

牛奶是接近完美的食物

记者:一段时间来,奶业很不平静,尤其是个别企业在产品质量上出现了问题。您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刘成果(以下简称“刘”):最近奶业出现的一些问题,既暴露了企业在质量管理上还存在漏洞,也反映出随着消费者的逐渐成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较快提高,对乳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的出路在于严格自律,保证产品质量,以诚信回报社会。

记者:那么,我国牛奶行业整体的质量安全状况如何?

刘:近年来,我国牛奶生产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有长足进步。从奶牛品种改良到养殖方式、乳品加工设备、工艺流程,再到包装运输、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水平都获得全面提升。许多企业引进发达国家的设备和技术,特别是品牌企业,其加工水平和卫生标准已向国际上现代化牛奶加工业逼近。出现问题的只是个别企业的个别产品。

记者:几年前,许多营养专家呼吁牛奶是“最接近完美的食物”,倡议“牛奶+鸡蛋=早餐革命”等。

刘:是这样。世界卫生组织把人均奶类消费量列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奶类消费对一个民族的健康,对个人的耐力、智力、体力等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牛奶蛋白质丰富,含有人类所需的全部8种必需氨基酸,500克牛奶可满足每人每日必需氨基酸的全部需要;每100毫升牛奶中钙的含量为100—120毫克……

记者:而我国人均奶类消费不过18公斤,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5。

刘:与此同时,我国每年啤酒消费量是牛奶的1.8倍,白酒、矿泉水消费量也接近牛奶。目前全国在校中小学生2亿人,喝学生饮用奶的不到200万人。“劝君更进一杯奶”,实在必要!

不必忙着下结论

奶业消费趋缓并不意味着“供过于求”

记者: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各路资本纷纷进入奶业,奶业企业间相互争夺奶源、抢占市场、打价格战,可以说是硝烟弥漫。牛奶行业竞争是否在“大浪淘沙”?

刘:近五六年来,我国奶业迅猛发展。但是我国奶业仍处于幼年时代,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积累了一些问题,现在开始显现。近两年来,奶类消费增长趋缓。城镇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支出,2002年比上年增长31%,2003年增长19%,2004年增长6%。奶业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记者:这是否说明,我国奶业市场“供过于求”?

刘:我不赞同这个观点。目前乳制品从总体上还不能说“供过于求”,而是存在着区域性、阶段性、结构性的“产大于销”。随着人口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奶业发展还有很大空间。最近发表的《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表明,奶制品的消费和GDP的增长是正相关的:居民人均收入每增加1%,奶类消费增加0.67%。而我国奶业市场需求潜力远远没开发出来。由于饮奶知识缺乏,相当一部分人有钱喝奶但没有喝奶习惯。以济南市为例,这部分人约占40%左右。在一些农村和城镇边缘的高收入人群,由于没有销售网络,想喝奶也喝不上。山东佳宝企业在乡镇建了2万个销售点,今年销售比去年增长30%。

记者:我国牛奶加工业是否得到充分发展?

刘:尽管乳制品量增长很快,但产品结构趋同。比如,发达国家奶制品人均占有量是我们的5倍,但相当一部分是奶酪。我国奶酪产量微乎其微,大量依靠进口。在全国160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只占35%。大部分企业处于产量、质量和效益低下的状态。美、英、德、法等国家乳制品加工业产值占食品工业产值比例超过10%,有的国家超过20%。我国目前则不足5%。此外,牛奶产业还是世界公认的节粮、经济、高效产业,能够以较少的饲料投入换取更多的蛋白质。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