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28
专家:应思考必要性和合理性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朱富强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现实生活中,免检制度有可能发生扭曲,这反而使信息搜寻更为复杂化,反而使虚假信息被放大,或者以偏概全,对消费者构成欺骗和伤害,人为造成市场竞争的不公正性,对市场经济秩序是一种扰乱。尤其是以“国家信誉”作担保的时候,这个建立在社会公信力基础上的制度将会对政府、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另有法律界人士指出,产品免检制度的合法性值得怀疑。《产品质量法》中从未提及免检的内容。另外,《担保法》强调政府不得为企业进行经济担保,现在这种免检保证实质上恰恰是一种变相的经济担保。
相关链接
2000年,“国家免检”制度开始实施。其原则是对产品质量长期稳定、市场占有率高、企业标准达到或严于国家有关标准的,以及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连续三次以上抽查合格的产品,可确定为免检产品。获得免检资格的产品在三年内免于各地区、各部门各种形式的检查。产品免检只搞国家一级,不实行地方免检。免检产品自获准免检之日起三年内,在全国范围内免除各地区各部门在生产流通领域实施的各种形式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
财经点评:大品牌跟谁借了胆
大品牌原来胆子也会这么大。
原来只有“杂牌军”才犯的错,如今他们犯了。错了就错了,但错得如此理直气壮,就有些奇怪了。以好些天以来处在风口浪尖上的雀巢为例:一个动不动以保证质量为说词的大企业,居然在面对一个本不算大错的碘超标问题时,表现得如此大失水准。在承认产品碘超标后,却坚持“品质绝对没有问题”,并表示不会退货。在社会各方一波又一波的压力之下,如今才表示可以退货。至于一众媒体从一开始就追问的“为何不召回”的疑问,依然只能“存疑”。
一个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短期利益,不惜与国家标准叫板;对于媒体的质询也无所顾忌地不理不睬;对于多项调查显示出的消费者的愤怒,也可以表现得无动于衷———如果仅仅以雀巢来对号入座的话,那只能说是特例;但事实却是,从三月份至今,“涉险”的大企业有一串。
这些企业,到底跟谁借了胆?
除了“出事”企业和依然利用各种优惠走在“边缘”的大企业需要自省外,我们其他各方也需反省。譬如说,各种免检规定是否给了一些大企业太多的空间;消费者和各级政府,是否在定位何为大企业时,过于偏颇和单一;一旦大企业做了“有失身份”的事情并拒不悔改,是否应罚得更重……
毕竟,在市场面前,质量和诚信最为关键。没有这个,大品牌也只是一层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