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43
2007年6月,在俄罗斯-乌克兰农工综合体问题委员会会议上,俄罗斯农业部长阿列克谢·戈尔杰耶夫首次提出了成立“粮食欧佩克”的构想。在2007年9月召开的澳大利亚APEC部长级会议上,俄罗斯农业部长戈尔杰耶夫试图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同行共同探讨组建 “粮食欧佩克”。在粮价高涨尤其是大米价格飙升的背景下,“大米欧佩克”又应声而起。2008年5月3日,在东盟贸易部长会议上,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泰国提议,联合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四个东盟国家,成立类似于欧佩克(OPEC)的OREC,即“大米输出国家组织”或称“大米欧佩克”。实际上,“大米欧佩克”并非泰国政府最先提出,早在2000年,印度就曾经提议建立一个大米、茶和糖的主要输出国联盟。2001年泰国也曾提出建立大米输出国组织。 2007年,柬埔寨首相洪森亦提出湄公河流域主要产米国成立大米输出国组织的建议。
对俄罗斯提出的“粮食欧佩克”构想或泰国提出的“大米欧佩克”提议,世界各国基于自身利益的不同,反应不一。乌克兰农业部长梅利尼克对俄罗斯的提议表示赞赏,并称俄乌哈三国必须在粮食市场上协调行动:“俄乌哈拥有巨大的粮食资源,几乎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6,只要我们协调行动,就可以将粮食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哈萨克斯坦也作出了积极响应,哈总理马西莫夫说:“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粮食政策,但是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共同对这一问题作出同样的回答。”
然而,戈尔杰耶夫似乎更关心如何让美国和澳大利亚对他的提议产生兴趣。在世界八大粮食出口国中,乌克兰名列第五,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分列第七和第八位,其他为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加拿大和欧盟。“粮食欧佩克”提出的现实基础,是近年来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粮食产量、出口量不断上升,这三个国家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粮仓”。但是,目前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三国仍然只占到全球粮食出口总量的近20%,这一份额未必能够对价格形成机制产生有力影响。如果美国和澳大利亚也加入“粮食欧佩克”,该组织就能控制全球约62%的粮食出口。毫无疑问,如果这5个国家达成共识,将对粮食市场以及粮食价格产生重大影响。让美国加入由俄罗斯倡议发起的“粮食欧佩克”并不容易。且不说美国与俄罗斯在粮食问题上的战略利益不一致,美国国会今年6月通过的《反欧佩克法》(NOPEC)就让美国行政当局为难。如果美国反对,作为美盟友的澳大利亚、加拿大加入“粮食欧佩克”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大米欧佩克”的提议似乎得到其他四个“盟国”的首肯。老挝外交部发言人永·占塔兰西称,老挝政府会“认真考虑”泰国提议,因为那会赋予5国“ 谈判权力”。柬埔寨则表示欢迎这一提议,认为在当前全球粮食危机的情况下,“有必要”建立这样的组织。越南官员则说,正在研究这一提议,可能予以支持。缅甸方面也表示予以支持。然而,“大米欧佩克”却遭到来自大米进口国的强烈反对,首当其冲的是隶属东盟的全球最大大米进口国之一——菲律宾。菲律宾认为这个组织不仅不能解决全球粮食危机问题,反而“会加剧饥饿和贫穷”。“少数几个粮食生产国控制某种粮食,可能使消费者买不起。”这是菲律宾参议院农业委员会主席安加拉的担忧之言。随着国际粮价上涨,成立“大米欧佩克”的提议也遭到国际组织反对。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在第一时间就表达了他的反对意见,“应该让大米市场市场化运行”,成立OREC不仅会损害大米进口国利益,“也无益于大米出口国”。
成立“粮食欧佩克”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主要粮食出口国未必能达成一致。首先,排名前八的粮食出口国虽然占据全球份额的90%,但彼此间的竞争相当残酷。美国和日本、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为稻米和肉类进出口问题连年争执不休;美欧间的粮食补贴问题成为老生常谈;即使是俄乌哈3个独联体国家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俄乌在小麦方面、俄哈在玉米方面的出口竞争,有时甚至会达到白热化境地。各大粮食出口国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惜动用从价格补贴直到关税制裁在内一切可能动用的手段。片面地搞粮食出口囤积,很难形成国际垄断,反而会便宜其他竞争对手。其次,就战略利益而言,俄罗斯提议成立“粮食欧佩克”与美国利益不一致。只有在油气能源框架下,俄罗斯才能充分使用手中的筹码,限制美国的强权;美国的生物能源计划让俄罗斯以油气能源牵制美国的愿望遭到挑战。然而,为减少对世界能源市场的依赖,美国近来加紧了生物燃料的生产。美国已将粮食作为战略原料,每年计划消耗1亿吨粮食用来生产生物柴油、生物乙醇,而俄全年粮食产量不过8000万吨。如果“粮食欧佩克”成立、并将粮食价格维持在高水平,美国生产生物柴油、生物乙醇从经济角度来看并不划算。若此,美国将不得不重新重视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传统能源。显然,这与美国的战略利益背道而驰。同时,美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中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目前情况看,实际上是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控制着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走向和供需两端的主导权。不仅如此,由于农业生产效率高,农产品生产过剩,美国长期实行部分土地休耕制度,具有很强的农业潜力。在这种利益格局与粮食市场结构下,很难想象美国会和俄罗斯联袂组建“粮食欧佩克”。
撇开“粮食欧佩克”内部不合以及利益相背不谈,“粮食欧佩克”的运行机制也是问题。“粮食欧佩克”的成员国怎样控制粮食生产规模?采取什么定价机制?“欧佩克”成员国对石油开采和出口实行国家垄断,政府完全可以通过控制产量达到控制石油价格的目的。但粮食市场完全不同,在各地从事粮食生产和出口的一般都是私营企业,它们并不会因为国家发出的一声号召就提高或是降低价格。此外,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周期性,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类似石油市场通过调整产量来调整价格的手段无法在粮食市场上应用。
第三个问题是,粮食市场结构与石油市场结构不同,粮食市场格局存在相当大的不稳定性。石油属于自然垄断资源,石油输出国在上天的“安排”下占据了垄断地位,这种垄断地位几乎不能改变。粮食市场却迥然不同,粮食出口国的地位并非稳定不变。首先,由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本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国际粮食贸易量占全球粮食产量的比例并不高;国际粮食市场的主要贸易国不一定都是粮食主产国,粮食主产国也并不一定都是主要的粮食贸易国。例如,中国和印度都是粮食生产大国,但是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地位都不突出;澳大利亚虽然是国际上的主要粮食贸易国,但是其粮食产量比中国、印度、美国等国都低很多。因此,一旦“粮食欧佩克”操纵粮价,导致粮食价格产生大幅波动,粮食进口国则可能改变粮食贸易伙伴,国际粮食市场结构就可能产生重大变化。其次,欧盟和美国都采取了休耕政策,随时都可能根据市场情况作出变化调整。美国多数土地每年仅耕种和收获一次粮食,而依气候条件来看,这些土地完全可以做到一年两熟。一旦美国决定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或提高粮食战略储备量,全球整个粮食市场都可能产生变化。第三,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基本特征尚没有改变,世界各国每年的粮食产量存在较大的波动性。以澳大利亚为例,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受干旱气候影响,澳大利亚2006年小麦产量不足1000万吨,而2005年澳大利亚小麦产量就已经达到2500万吨,相差竟然达一倍半!第四,泰国提议成立的“大米欧佩克”并未包括世界大米出口排行第三的印度和排行第四的美国,其代表性与欧佩克完全不可等同。
最后一个问题是,成立“粮食欧佩克”面临巨大国际社会压力。当前,世界粮价一直在上涨,近两三年内不会走跌。两大因素决定了粮食需求居高不下:全球每年新增人口8000万,而这主要发生在粮食产量较低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同时,生物燃料的产量日益增加,粮食作物是不可或缺的原料。“粮食欧佩克”对粮价上涨束手无策,既然如此,“粮食欧佩克”的成立理由就只有一个,粮食出口国结成卡特尔借以垄断市场价格。显然,这种出发点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随着国际粮价上涨,“大米欧佩克”让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异常担心,粮食直接事关数亿世界贫困人口的生存权,这必将给所谓的“粮食欧佩克”、“大米欧佩克”带来巨大的道德伦理压力。
基于上述情况分析,就目前而言,我们很难看到“粮食欧佩克”或者“大米欧佩克”的前景。随着乌政府更迭、三国粮食丰收,俄哈乌三国在世界粮食市场再度陷入竞争当中,成立“粮食欧佩克”的提议已经偃旗息鼓。泰国在OREC的立场上也出现了退缩。2008年5月6日,泰国外交部长Noppadon Pattama在会见全球主要稻米生产和出口国的大使代表之后,作出表态,现阶段抛弃此前欲成立“大米欧佩克”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