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消费者视野 > 正文

洋奶粉涨价,真是巧合?

2012/5/1 16:33

下,22家国产奶粉企业因检出“三聚氰胺”在各大超市下架,记者在市区超市采访发现,随着洋奶粉销量的提升,即将涨价的消息也迅即传来;未查出“三聚氰胺”的其他国产奶粉厂家则大多表示暂时没有提价的计划。有经销商声称,本次涨价与三鹿事件无关。(9月19日水母网)

三鹿“病倒”,我国一些奶粉品牌也相继被揪出“尾巴”。22家国产奶粉企业因“三聚氰胺”在各大超市下架,该事件令人震惊,这样的“漩涡”立刻卷起呼声一片。

而在各种趋利和避害的优化选择下,不少婴幼儿家长立刻投入到了选择进口奶粉的梯队中。而在百度“三鹿吧”中,很多选择过该品牌的家长表示,首先将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其次将马上换掉奶粉,而在各位家长提到的备选品牌中,大多都是外资品牌。

内心的担忧,逐渐演变成了一场“运动”。在这样的语境下,我们要理解和认可任何家长的任何选择。因为更要责怪和追究的是,那些不法的行为,而不是家长在“受害”后的避害行为。

问题奶粉,“毒”奶粉的出现,不啻于食品安全界的一次“911”袭击。在如此“风口浪尖”上,洋品牌美赞臣等率先调整了婴幼儿各阶段配方奶粉价格,成为继今年4月份各洋婴儿配方奶粉集体涨价后,部分品牌的产品再度涨价。面对4月份的“洋奶粉”涨价,“成本论”成了首当其冲的原因。比如能源紧张,奶源产区气候干旱等等因素,使得奶牛的养殖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了“洋奶”的成本提升。

即使“成本论”“天衣无缝”,我们也不得不怀疑“洋奶粉”曾经的集体涨价,是多种原因的集合。比如在三鹿、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实施的高端战略影响下,曾 “刮”起一阵“高端奶粉风”,致使消费者“盲从”,认为高价就是高质,这样也变相为“洋奶粉”多了提价的砝码。同时,“洋奶粉”也故意控制货量的“阴谋 ”,甚至造成过断货“假象”。

而如今,我国22家国产奶粉因“三聚氰胺”纷纷下架,导致国内所有的奶粉企业都引起波动,在消费者心中更是激起种种恐慌,不安全感增强。在如此背景下,一些地区的消费者开始抢购洋奶粉,销售“洋奶粉”的企业也再次提价。

经销商声称,本次涨价与三鹿事件无关。怎么能无关呢?在奶粉“911”的轰动下,任何一个与奶粉相关的产业链必然受到冲击。从产业链角度看,恶性涨价很可能通过经济传导机制被放大,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运营。“无意恐慌”加“人为恐慌”,只会将危害无限扩大,从而引起整个产业的动荡。

从长远来看,对消费者实施“宽容战略”,其远期收益的先期成本并未增加,而收获的却是消费者对企业美誉的认知感、信任感和安全感。所以,这样的巧合,即使真的“巧合”,挺过去甚至绕过去,都比“杀过来”更有价值。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