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28
尴尬国外亮红灯国内亮绿灯
“苏丹红一号”事件最近在全国上下闹得沸沸扬扬,在广州市“两会”上,它也成了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昨天,李志斌和林高潮委员提交了一份提案,其中称,国内已批准的1500多种食品添加剂中,仅有250多种制定了国家标准,很多食品添加剂缺少残留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提案建议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建立让市民放心的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体系。
我国早就具备苏丹红检测技术
委员们认为,2005年初,带有可致癌物质的“苏丹红一号”频频在食品中被检验出来,这一事件的发生,给我们的食品生产过程中如何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管理敲响了警钟。我国目前对食品添加剂这一块的监管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拿“苏丹红”来说,其实我国很早就具备了检测“苏丹红”的设备和技术能力,但由于缺乏专门检测标准,质检机构在食品检测中从来没有对“是否含有‘苏丹红一号’”项目进行检测。
而且,国内对于具有合法身份的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也非常滞后。据介绍,国内已批准的1500多种食品添加剂中,仅有250多种制定了国家标准,很多食品添加剂缺少残留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此外,许多国外早已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国内仍然被允许使用,比如可以让面包做得更大的增筋剂(主要成分为溴酸钾),就被确定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但我国仍然规定可以限量使用。
应加强质检人员的培训
食品添加剂在改变食品的色泽、口感,延长了食品保质期的同时,也大大加深了食品安全风险———因为一旦某种添加剂出问题,大批下游企业甚至整个行业将受影响,公众的健康因此受到威胁。
提案建议,强化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为了避免类似“苏丹红”的事件再次出现,当务之急是要对那些已经被食品业作为添加剂使用的工业原料进行深入调查梳理,尽快建立一个防止工业原料流入食品添加剂的控制机制。采用强制方法把企业自检、政府抽检与用户委托检测的数据收集在食品安全管理平台中,对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并建议完善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加强质检人员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