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1 13:26
近来,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少“无声店”——这些店的店员,大多是有语言、听觉障碍的残疾人。
无声服务,顾客体验如何?无声店员,就业环境怎样?记者走进广州的无声西饼店和贵阳的无声饮品店,一探究竟。
“他们懂得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广州白云,一间看似平常的西饼店。
“你在这里有什么收获?”看到纸上的这句提问,27岁的河北小伙王灿燃拿起笔,在纸上写下“有事业”三字,并在后面重重地划下一个感叹号。
给他带来事业感的,就是这间名为“无声的Cake”的西饼店。除了老板邱俊坤和店长外,其他员工都是像王灿燃一样的聋哑人。
周日下午,正是店里最繁忙的时候。店里十来个座位上都坐着人,收银台前有七八人在排队。顾客手里端着选购的甜点,静静地等待。
收银台内,一位小姑娘满脸微笑,在小本子上“刷刷刷”写下要与顾客交流的信息,递给排在最前面的顾客;顾客确认账单、结账成功后,高兴地向小姑娘点头,并弯弯拇指,表示感谢……这一切,尽在不言中。
无独有偶,贵阳也有这样的无声店。市民肖丽娟早听说有一家名为“无声饮品”的小店,这次正好来到附近,便想买杯饮料,体验一下无声服务。
不算宽敞的店面里,陈设得井井有条。一位头戴红色鸭舌帽的女孩微笑着向肖丽娟点头致意,并亮出写有“请问您想喝什么”的纸条,指了指柜台上的菜单。肖丽娟心领神会,将手指停在菜单上的一处,完成了支付。女孩将打印好的标签贴到一个空杯上,递给了身旁的一个小伙子。随后,操作间里响起一阵机器运转的动静。不出两分钟,饮品就送到了肖丽娟手中。
“味道不错。静音版的服务,让人很新奇。”肖丽娟说,即使没有言语交流,也不会影响体验,因为店员的一举一动都流露出真诚,“他们懂得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面对这群自力更生的年轻人,我的心里充满了敬意。”
绝对正能量:无声餐饮店,暖暖的体验
这家“无声饮品”小店,目前共有3名全职员工和11名培训生,基本都来自一墙之隔的贵阳市盲聋哑学校。全职员工为毕业生,平均月收入超过2000元,还能享受每月300元的生活补贴以及免费集体宿舍。培训生则是在校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店里实习,每个月也能获得800元酬劳,毕业后可以留下来工作。
“获得了心底最渴望的尊重和认可”
广州“无声的Cake”,今年4月才开张。说起这家店的由来,邱俊坤打开了话匣子:“我在外学成后,回国进军西点师培训市场,在深圳开了几间学校。2009年,我碰到一个聋哑人刘良州,小伙子悟性高,3个月就学成了。但他找工作时,却碰了不少壁。我把他推荐到过去一个学生开的店里工作。没过几个月,听说他辞职了,这让我很受打击。”
邱俊坤到广州白云区办学后,又一位聋哑人张旭标找过来。邱俊坤同样教他技术、推荐工作,但没多久,他也离职了。就这样,邱俊坤在几年里陆陆续续接收了不少聋哑人学生。有一次,一位学生告诉他:老师,我们到别的单位工作,感觉很孤独、很另类。要是有那么个单位,里头都是我们这样的聋哑人一起工作,大家互相理解、互相认同,就好了。
邱俊坤深受触动,当场承诺,要开这样一家店。
承诺好说,事情难做。找人投资、寻觅场地、准备更多更细致的指示牌,这些都让邱俊坤费了不少劲。终于,第一家店开张了,店名借鉴了刘良州的网名——“无声的西点师”。至今,邱俊坤已开了两家店,聘了30多名聋哑人,第三家店也将在广州购书中心开张。
“无声的Cake”,也成了聋哑人的精神家园。张旭标从一位内向的小男孩,蜕变成为一名阳光开朗的面点师;干活认真的王灿燃,成了这间店的副店长。
绝对正能量:无声餐饮店,暖暖的体验
另一边的“无声饮品”,则是贵阳市盲聋哑学校的一个校企合作项目。去年9月开始,当地一家餐饮企业陆续在贵阳创建了4家饮品店,为该校近50名聋哑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平台。
“当时以为只要稍微培训一下他们,就能顺利上岗。没想到,他们的防范心理很强。”项目负责人田建民说,为了让学生们转变心态,他决定在进店实习之前,先开展半个月的封闭式集训,聘请经验丰富的培训老师,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融入社会生活。
“解开了心结,问题迎刃而解。”田建民表示,聋哑学生的专注力很好,一旦进入状态,就会全身心投入学习,直到熟练掌握每一道饮品的制作工序。
今年19岁的黄云城,因年幼时的一场急病,造成听力严重受损,表达能力也发生退化。小时候经常受到嘲笑,使得他对外界充满不信任。进了特殊学校,他仍爱摆出一副刺头姿态,以防再受欺负。而在实习后,黄云城不仅学会了饮品制作,笑容也比以前更为灿烂,还成了店里的“总教头”,负责培训实习生。
黄云城用手语表示,饮品店不仅帮自己实现了经济独立,而且让自己获得了心底最渴望的尊重和认可。等攒够了钱,他也准备开一家自己的店。
“希望这个店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回馈社会”
在开店过程中,邱俊坤感受到了来自全社会的关爱。他希望今后能得到更多的帮助:“比如,我们开的第三家店,月租金就比较高。能给我们减免一点,就好了。”
不过,每当有顾客提出捐款时,邱俊坤都会婉言谢绝。在他看来,接受捐款可能会让孩子们习惯“等靠要”,击垮他们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自信、自尊。他还和店员达成共识,要把利润的1%拿出来,捐给社会弱势群体。“希望这个店不仅能养活咱们自己,还能帮助别人、回馈社会。”
一直关注“无声的Cake”发展的广州市白云区残联副理事长杜霞说:“相较同情、怜悯,残疾人更需要的是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是平等和尊重。这启发我们,今后要更多地与企业、社会携手,共同营造公平开放的社会氛围。”
贵阳市盲聋哑学校目前在校学生近300人,高中毕业生除去继续升学者,每年约有30人将要走向工作岗位。这些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校长但琪琳最操心的一件事。
“不是把学生送出去就了事,关键要帮助他们留得下、稳得住。”但琪琳说,对于“无声饮品”这个项目,学校考察了1年多,才与企业达成合作,目的就是要确保学生能在社会环境中得到实践锻炼,提前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存技能。
为鼓励和帮助残疾人创业就业,今年1月,贵阳市残联联合市财政局、人社局出台《贵阳市残疾人创业就业扶持办法》,就残疾人创业就业的示范基地、经营场所租金等9大类项目推出了14条扶持政策,调高相关补助标准、新增部分扶持项目、扩大扶持对象范围。
田建民表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把残障学生的就业技能培养逐步向创业能力提升转变。“准备在学校举办技能大赛,将饮品店的部分股权分享给表现突出的学生,为他们搭建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