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消费者视野 > 正文

有些大企业买酒勾兑 假葡萄酒还在泛滥

2012/5/1 16:28

人工色素可能致癌

谈起与假葡萄酒的遭遇,爱喝红酒的王健东至今心有余悸。去年年底,在参加朋友生日聚会时,有点儿酒量的他居然被半瓶红酒弄得晕头转向,另外几个朋友也有同样的反应。当时他以为是自己状态不好,没在意。今年年初,他喝葡萄酒喝得头痛,甚至还吐了,但是大大咧咧的他还是没多想。前两天,他再次喝葡萄酒喝得呕吐。他的朋友知道后,做了一个实验:把看似清亮的酒倒在一张白纸上,纸上立刻出现了很多沉淀物,王健东这下明白自己喝到假酒了。他苦笑着告诉记者:“现在,面对超市里满架子的葡萄酒,我是一眼也不看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葡萄酒研究中心的段长清教授告诉记者,王健东的例子不是个别现象。如果葡萄原料质量较差,原酒颜色不够,不法生产者往往会私自添加人工色素。虽然喝不死人,但这些劣质勾兑酒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安全系教授王世平也指出,人工色素都是工业合成的,加在酒里可以增加色泽。这些色素中都含有偶氮苯类物质,能诱使生物细胞增殖,在动物试验中已经被证实可能致癌。虽然喝了含色素的酒不会立刻产生不良反应,但是它会在人体内慢慢累积,可能产生长期的毒害作用,这一点也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公认。

还有专家介绍说,像“三精一水”这样的葡萄酒造假工艺,在操作中往往存在细菌超标等问题,这些都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埋下隐患。据媒体报道,各地都出现过消费者在喝了“三精一水”葡萄酒后产生头痛、呕吐等症状的案例。

假葡萄酒无处不在,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那消费者应该如何辨别呢?专家指出,选购葡萄酒时,一定要看标签,产品名称应是“葡萄酒”,而不是“冰红葡萄酒”等名字,酒精度不应低于7%(体积比)。真葡萄酒外观澄澈透明,有光泽,应该有葡萄的果香、发酵的酒香,口感应该细腻柔和、余味绵长。另外,葡萄酒瓶要倒着放才有利于保存,瓶塞应该是湿润的。打开酒瓶的时候,如果酒变质了,会有一种发霉的味道。

至于通过价格判断,王秋芳认为,红酒的真伪与价格无关。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越便宜的葡萄酒问题越多。

假葡萄酒为何屡禁不止

工商、质检部门每年都会查出大量假酒,但是为何造假还是“前赴后继、连绵不绝”呢?王秋芳会长告诉记者,有3个原因导致假葡萄酒泛滥。

追逐利润。王秋芳表示,葡萄酒最主要的成本来自葡萄汁,制假者为了降低成本,于是就拼命减少其含量,甚至根本就不加。另外,酿酒葡萄种下3年后才能挂果,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这显然没有买酒勾兑划算。还有经销商对媒体表示,由于一些连锁酒楼的进店费现在高达20万—30万元,每瓶酒还要支付开瓶费,重压之下,葡萄酒经销商纷纷铤而走险。现在,“根本找不出没有碰过假酒的经销商”。

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度不高。现在不少人以喝葡萄酒为“时尚”,但却不会分辨葡萄酒的商标、口味;另外,有些人即使有头痛等不舒服的感觉,也很难和酒联系起来,这些都给不法者留下了空子。据北京市工商局有关人士介绍,这两年关于红酒的消费者投诉不多,而查获的贩假案件却不少,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相关法规不健全,制假者有恃无恐。王秋芳原来是北京红星酿酒厂的老厂长,她说,当初他们酒厂打假非常难,那些人“换个地方,接着干”。

另外还有媒体报道,某大厂的领导公开宣称“这东西又喝不死人,不就是葡萄酒嘛”。专家认为,我们的工艺、原料、标签标准并没有跟上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惩罚机制也不健全,这是导致假葡萄酒泛滥的重要因素。

针对这个问题,记者从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副司长徐加爱那里了解到,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加大对酒类经销、流通的管理力度,《全国酒类流通管理办法》、《酒类经营批发规范》及《酒类经营零售规范》正在制定当中,年内即将出台。对于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国家也将逐步加大打击、惩处的力度。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