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消费者视野 > 正文

专访:解密全球粮价暴涨背后的"食物帝国"

2012/5/1 16:31

“小农经济”真的不堪一击?

记者:在中国,人们通常把发达国家的“农业资本化、产业化、集约化”,看作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并认为当下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本无法对抗国内外的大型粮食企业,甚至成为被剥夺的对象。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周立:拉美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已经在食物帝国的诱使和迫使下,失去了传统的本地化食品,被拖出原来的自给自足的本地化食品体系,其国民也被塑造成为食品帝国所需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中国也正在这一进程之中。

当一国的政府决策者和农业专家们,多已被“洗脑”,认同本地化食品体系不如全球化食品体系,小农经济模式不如农业产业化模式,低投入、低耗能农业不如高资本、高耗能农业有竞争力的时候,悲剧的大幕就真正拉开了。

美国大农场模式,是与美国耕地多、劳力少、资本充足、能源价格低廉等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同时,又是在殖民扩张和高额补贴两大基本政治背景下出现的。世界上除了加拿大、澳大利亚这几个国情和政治军事背景类似的国家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美国这样的发展大农场经济,实行产业化农业的条件。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先例,是靠和平手段(如市场交易)形成大农场模式。也没有一个先例,不依靠对产业化农场高补贴,就能击垮小农家庭农场的。

笃信“农业资本化、产业化、集约化”信条的人,是看到了农产品市场开放条件下,小农家庭农场无力和产业化食物帝国抗衡的表象,但没有看到背后那只“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手”。

记者:您在美国做过长期的农业调查,美国农民和农业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周立:美国的小农家庭农场,在1930年以来,破产了60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