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43
在质量和成本优势的基础上,新中基开始游说国外客户关掉他们自己的厂,由中国来提供原料。刘一这样游说他的客户:“比如你有厂自己生产番茄酱,我说第一你生产的番茄酱质量不如我;第二你价格、成本不如我;第三你要把你的量转到我身上,你的流动资金、库房各方面的费用会省掉很多,可以降低很多财务费用。比如说,番茄酱是每季生产,一年实际只有60天的生产时间,产品生产出来只要2个月,但是你的资金回收完毕要1年。如果改从新中基购买,可以每个月买一点,这样资金、库房的费用就省了很多,而且中国番茄酱的质量也不错,价格成本也比你低,你可以降低成本,可以赚更多的钱。”
刘一表示仅仅游说是不行的,得慢慢培养,经过与客户2~3年的合作,客户发现中国番茄酱质量确实不错,也很守信用,就开始把自己的工厂关掉,设备拆掉,全部依赖像新中基这样的中国番茄酱生产公司,中国因此成为世界的番茄酱生产基地。
“价格翻一倍是灾难”
中国番茄酱2007年出口均价在每吨600美元左右,今年最高上涨到了每吨1300美元,刘一说:“中国番茄酱今年出口价格每吨最高卖到 1280~1300美元,从这个行业来讲,我不需要番茄酱价格卖到这么高,因为卖到这么高的价格,对这个行业是一个灾难性的事情。为什么?这个价格与欧洲持平,但是已经高出美国番茄酱的出厂价格了。”
刘一认为:“番茄酱最理想的价格是每吨850~900美元,第一比欧洲、美国的价格低,第二,所有欧洲的小厂必须关门,因为我们成本低,我们卖得出去,他们卖不出去,卖到每吨1200美元的时候,欧洲那些关门的小厂都复活了,他们也有钱赚,每吨800~900美元的话,他们就死掉了。其实卖到每吨 800~900美元,在这个价格范围内,老百姓、生产企业、经销商都有钱赚,这个行业就比较平衡了。”
刘一表示:“番茄酱这个行业可能就我一个人说价格高了不好,可能别的行业都是价格高好,今年这个现象很不正常。对于新中基来说,有一个合理价位,有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就可以了,这个行业才能长期稳定发展。像今年的暴利情况,从去年600美元涨到1200美元,翻一番,并不是好现象,心里反而不自在。别的企业可能是短期行为,挣一把不管明年怎么样。我们是做这个行业的,新中基的全部主业都在番茄酱上面,希望它长期稳定地发展。要做成百年老店,不能指望一年挣很多钱。”
刘一还指出,番茄酱是外向型企业,95%以上出口,必须有存在的合理性,现在的合理性是质量和价格优势,如果价格上涨到与欧洲一样的水平,他们自己生产就可以了。美国每年生产100多万吨番茄酱,自己自用就100多万吨,出不出口都无所谓。如果价格大幅提高,美国人发现出口比内销更有利润,他会加大出口力度,抢占我们的市场,这样我们什么也得不到。所以要循序渐进、理性地发展。
番茄酱的价格上涨到每吨1300美元,也让国内的二线、三线厂纷纷扩张产能,与新中基、中粮屯河争夺原料。
刘一说:“国内市场现在一拥而上,上的厂很多,竞争更加激烈。很多二线、三线的企业都上来了,现在新疆基本能种番茄的地方都种上了,今年整个新疆番茄的供应量增加10%左右。今年小厂上得很多,但是当时没有跟老百姓签订单,老百姓只给屯河、新中基这样的大公司签订了合同,小厂上来以后,由于老百姓没有给他们种,小厂就高价收购抢原料,造成原料不足,价格上涨。今年番茄1公斤收购价最高涨到4~5毛,对原料供应冲击很大,我们跟农户原来签的合同是每公斤 3.5毛。老百姓肯定是谁给的价格高给谁,老百姓的合同意识并不强,你也没法跟他打官司,我们的采购价格也必须往上涨。小厂设备的处理能力虽然增加了 20%,因为原料不足,实际供应量只增加了10%左右。”
对于二线、三线厂的冲击,刘一认为冲击肯定会有,但是对新中基以及屯河这样的龙头企业来说冲击不大,因为与客户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会因为价格稍微便宜一点,这些客户就会买别人的,食品需要考虑安全问题,而且用惯了一个企业的产品,就会长期合作,价格只是一个因素,但不是主导因素。